|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黄龙戏

黄龙戏

关键词:农安在线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农安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nong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551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黄龙戏,吉林省地方剧种,是农安县创作的地方戏曲新剧种,因农安曾是辽代有名的黄龙府而得名,黄龙戏产生之初,只有小生、小丑、小旦三行。后在实践中,充实了刀马旦、老生和老旦。音乐主要分生、旦、丑行当唱腔、表演及化妆、服装等基本上依照京剧的路子。黄龙戏诞生于1959年,她是以东北皮影 戏音乐为基调。并吸收民间音乐而形成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新剧种。1958年12月,农安县文化主管部门根据吉林省文化局关于创地方新剧种的指示精神,决定创建本地戏曲剧种,1959年1月编演了大型剧目《樊梨花》,次年9月公演时获好评,新剧种受到肯定,1960年9月命名黄龙戏。
  自上世纪80年代 初到90年代中期,由农安县剧团排演的《无事生非》、《风雨菱花》、《魂系黄龙府》、《鹰格夫人》等大型剧目,曾在中国第二届戏剧节、全国地方戏曲汇演,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展览活动中共获20个奖项,黄龙戏因此而声名远播。
  黄龙戏属农客观存在地方戏剧种,因产生于古城黄龙府而得名。它的唱腔音乐以当地流行的“本地皮影”为基调,吸收了东北大鼓、太平鼓和民间小调的精华,融为一家,形成独具特色和唱腔的“民族瑰宝”---黄龙戏。黄龙戏的内容主要反映辽金时期历史人物在黄龙府一带的活动,听起来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极具表现力,其中四大剧目《魂系黄龙府》、《大漠钟声》、《圣明楼》、《摩托格夫人》曾多次在全国获大奖,也是其代表作。
  一九八九年,黄龙戏在主奏乐件上进行了改革,黄龙琴诞生了。同时,由王福义创作的大型历史剧《魂系黄龙府》,登上了吉林省首届艺术节的舞台,囊括了本届艺术节的各项大奖,一举夺魁。并惊动了国内戏剧界的专家、学者,他们从全国各地云集黄龙府,在这里召开新兴剧种研讨会。中国剧协主席郭汉成说:“黄龙戏在剧种建设上确实有了一个了不起的飞跃,黄龙戏在全国只有一家,它不仅是农安的、长春的、吉林的,更是我们民族的、国家的!”郭老为黄龙戏挥笔题词:“民族魂宝”,给予极高赞誉。
  一九九O年,经省文化厅推荐,文化部审批,《魂系黄龙府》奉调进京参加中国二届戏剧节,震惊了首都戏剧界。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说:“一个县级剧团,演出这样一出好戏,可以说是高水平的”。并挥笔题词:“喜看魂系黄龙府,剧坛新花又一枝”。该剧荣获优秀剧目奖,文华剧目奖。主演马宗芹摘取了中国第八届戏剧梅花奖的桂冠,雷霆捧来了文华表演奖的奖杯。编剧王福义获得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题材剧本“特别奖”,长白山文艺奖,作曲赵贵君获得“孔三传中国戏曲音乐金奖”,吴振荣参与的舞美设计参加了布拉格世界舞美展。
  从此,黄龙戏一发不可收,又接连上演了三部辽金历史剧,在国内都有影响,这三部戏是:《大漠钟声》、《圣明楼》、《鹰格夫人》。
  至此,黄龙戏名扬天下,誉满京华,它的名字被列入了《中国戏曲大词典》。
  在黄龙戏建团三十周年庆功会上,农安县政府授予黄龙戏剧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匾额。
  1994年,省文化厅、市文化局、农安县政府为黄龙戏出大戏而举行庆功会,并分别颁发了奖金。
  黄龙戏成熟了,是因为得到了农安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是因为它拥有一批愿为它献身的艺术家,特别是初创时期的艺术家们,他们的名字将永垂黄龙戏的史册。他们是:当年的宣传部长苑梦侠同志、雷霆同志、陈继起同志、张兴权同志、刘景先同志、孙维新同志,还有邱福瑞、于雁飞、刘景达、刘青山等同志,以及为黄龙戏的发展鞠躬尽瘁的杨和茂、姜宝玉、赵桂荣同志,他们理应受到尊敬。
  在黄龙戏的带动下,农安的文化艺术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人转剧团连出好戏,多次在全省会演中获奖,吉林省首届二人转新剧目推广会在农安召开。1990年该团受省委宣传部、省计生委的委托,带着《盼儿》、《这事怨谁》等剧目到全省各地巡回演出,历时7个月,行程万里,演出185场,观众达35万人之多。
  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文化馆连续被评为省二级先进馆。电影公司被广电部、林业部评为先进集体。文物管理所连续被评为全省文物保护先进单位,戏剧创作室是两个剧团生产剧目的摇篮,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龙大秧歌火爆热烈,常年不断,遍及城乡;黄龙灯会灯山人海,新颖别致,巧思绝伦;歌唱家乡,振兴黄龙文艺会演连年不断,吸引着大批观众;黄龙文化广场活动花样翻新,不断给人送去欢乐;《黄龙诗萃》燃烧着黄龙府人火一样的诗情;黄龙书画,展示着黄龙府人的艺术才华。
  黄龙春联散发着翰墨的馨香;《黄龙民间故事集》向人们讲述着美丽的传说;《黄龙府》刊载着黄龙府文化的优美篇章。
  在民间,在专唱黄龙大鼓的老艺人高恩;有声名在外的唢呐世家“刘小班”,有八十高龄的剪纸艺术家赵桂芝,有出神入化的三弦演奏家高祥。
  这里民间故事、风物传说散如珍贝,俯拾皆是,退休干部王景贤搜集整理出百余篇,现已结集出书。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